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2013年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二、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绕飞天宫一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神十”出征时间线 2013年6月11日 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号飞船出征太空,神舟十号三位宇航员下大雨需要几小时返回地球一大约8个小时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面,神舟十号飞船将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什么时候返回的 依据新华网的信息:神舟十号飞船是2013年6月11日发射的。
神舟二号四号五号九号十号发射时间是多少
1、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7次获得成功。
3、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
4、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5、神舟十号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也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是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最后一次对接任务。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与四号飞船基本相似,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所不同的是五号的头部是圆柱体,而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
神舟四号飞船里面装满了实验仪器和物品,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只有航天员,几乎是空荡荡的,为的是尽可能给航天员留出空间,其空间的平面大约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
此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还留有将来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接口。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神舟十号飞船是什么时候发射的,什么时候返回的
依据新华网的信息:神舟十号飞船是2013年6月11日发射的,2013年6月26日返回的。
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2013年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在这次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十号飞船将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二、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图为神十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26日8时30分前后,据央视报道,神舟十号返回舱已打开,医监医保人员已进入舱内,宇航员身体状况良好。
26日8时22分左右,新华社快讯: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舱门打开。
26日8时13分左右, 据央视报道,地面搜救分队赶到返回舱落地点。
26日8时07分左右,据央视报道,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26日8时左右,据央视报道,神十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
26日7时58分左右,据新华社快讯: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主降落伞成功打开。 26日7时57分左右,据新华社快讯:神十飞船返回舱飞出黑障区。
26日7时56分左右,据新华社快讯:内蒙古主着陆场雷达和光学测控设备发现神舟十号,飞船正向主着陆场飞来。
26日7时48分左右,据新华社快讯:飞船进入黑障,与地面通讯短暂中断。进入黑障前,三名航天员报告身体状况良好。
时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舱“搬”来湖南了!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继“月壤”确定落户韶山之后,12月20日,毛泽东纪念馆迎来一位贵客——神舟十号返回舱。
神舟十号返回舱。
这位2013年出征太空、顺利完成我国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的超级“爱豆”有哪些小秘密?开创了我国哪几项首次?一起来了解下吧。
“神十”档案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主要数据。
姓名: 神州十号载人飞船。
身高: 约9米; 体重: 约8吨; 腰围: 最大直径2.8米; 组成: 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
飞行速度: 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 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 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对接。
轨道: 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乘组: 3名,2男1女组合,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女)。
“神十”出征时间线
2013年6月11日
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号飞船出征太空, 这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进行应用性飞行 。
6月13日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一号。
6月20日
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太空授课。
6月23日
在张晓光和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长聂海胜手动控制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分离并撤离至天宫一号一定距离处。随后,手动控制神舟十号飞船再次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航天员再次进驻天宫一号。
6月25日
神舟十号飞船自动撤离天宫一号。随后,开展了飞船绕飞等技术试验,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
6月26日
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和以前“神舟”飞船飞行相比,“神十”最大区别是 首次进行了应用性飞行和绕飞 。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的模拟画面。
绕飞我们后面会有介绍,这里不做过多说明,那什么是应用性飞行呢?
所谓应用性飞行就是完成正常的天地往返运输任务。此前,中国发射“神舟”飞船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和验证飞船,每次发射的飞船都有一些变化。而与神舟9号相比,神舟10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其技术状态基本固化。
神舟10号的任务已不再是试验飞船本身,而是 投入正常运营,完成运输任务,为天宫1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 。
01
第一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航天员授课前与大家招手致意 (秦宪安 摄)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300公里高空巡游的最高讲台,6000多万学生互动的最大课堂,把天宫一号和华夏大地紧密相连。
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也是中国学生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多个失重实验。
令孩子们长久回味的,不是火箭喷发的火焰,而是太空舷窗中的地球景观、明媚灿烂的星空、遥远宇宙的遐想,还有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现象。
在40多分钟的授课中,同学们在地面做对比试验,王亚平在天宫讲解和演示在失重环境下体重测量、单摆运动、陀螺仪原理、液体表面张力下形成水膜、制作太空水球,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讲授失重状态,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 (秦宪安 摄)
74公斤重的聂海胜身轻如燕地盘起双腿表演了“悬空打坐”,王亚平俏皮地伸出一根手指,运用“大力神功”轻轻一点,聂海胜便飞了出去;
她还吞下了一颗在空中飘浮着的水珠;
……
通过现场连线,王亚平向在北京一所中学里听课的学生提出了问题:
“在太空中……我们航天员想要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电子秤。”
一名戴红领巾的男孩猜测说。
与轻松的课堂气氛不同的是,坐在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指挥大厅的该中心主任黄惠明、总工程师孙宝升和满座的技术人员,都无心看这精彩表演,个个神情严肃。
原来,“太空讲堂”每持续一秒,天宫一号就在太空移动了7800米;王亚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能横跨了好几百公里。要保证45分钟空中课堂不间断天地传输、每一帧画面都清晰稳定,对中国航天测控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5年前,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限于陆基、海基测控网弧段覆盖能力,只能在特定的测控区域和规定的时限内实施。
而这一次,神舟十号在“神舟”兄弟中第一个享受了全弧段、高品质测控通信服务。
天宫一号内,王亚平执教的神奇单摆、高速陀螺、魔幻水球等失重条件下的物理现象,一个比一个精彩神奇,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丝毫没有感到老师人在太空、课堂远在300公里外、讲台移动了2万多公里。
02
第一次飞船绕飞
什么是“绕飞”?
所谓“绕飞”就是指飞船可以绕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飞行。这也是为将来空间站建设做准备。
为啥要“绕飞”?
与天宫一号只有一个对接口不同,有着多个对接口的空间站,比如国际空间站,结构比较复杂,要与载货飞船和载人飞船对接,载货飞船也有几种不同的型号,包括俄罗斯、欧洲、日本的货运飞船,大小结构不同,因而对接口不仅仅是在前后,左右、上下都会有。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与它进行对接,而是要绕到另外一个口上去对接,因此就需要掌握绕飞技术。
如何“绕飞”?
目前的天宫一号只有在前面的一个对接口,在此次绕飞实验的过程中,飞船从与此前交会对接不同的方向,向天宫一号靠近,验证不同方向的交会对接,但靠近后实现交会,而不实现对接,也就是靠近但不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神舟十号飞船绕飞天宫一号,模拟组建大型空间站时的多方向对接。
2013年6月25日7时5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顺利分离,神舟十号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相对一定距离处。随后,神舟十号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变轨控制,从天宫一号上方绕飞至其后方,期间,在地面 科技 人员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十号转为正飞姿态,天宫一号转为倒飞姿态。此后,地面控制神舟十号接近天宫一号,顺利完成近距离交会。
神舟十号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变轨控制,从天宫一号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央视截屏
绕飞试验实施期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3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密切监视飞船仪表上的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地向地面报告绕飞试验进展情况。
有关专家介绍,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器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神十”小知识
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一般在飞船上升,返回及变轨时穿着,航天员及时穿上它至少能够保证六小时的应急供氧与供压。
舱外航天服专门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时穿着,提供辐射、真空、微流尘的防护,合适的气体和温湿度环境,在正常的轨道飞行中,航天员会穿上舱内工作服、运动服等不同服装,便于工作和活动。
太空食品
中国航天员的食品相当丰富,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脱水米饭、咖喱米饭等主食全装在一个个书本大小的银灰色袋子里。菜肴品种丰盛,还能吃上大虾等海鲜。
执行神十任务的航天员介绍,在这次飞行中,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专家们制订了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
太空饮水
在太空喝水不能像地面一样使用水杯,航天员需要把水从储水箱内灌注到水袋中,用吸管吸到嘴里,航天食品专家还特意准备了柠檬茶、酸乳饮料等饮品让航天员换换口味。
太空睡眠
航天员们都有自己的卧室,但卧室里没有床,为了防止睡着以后飘走,他们会把睡袋固定在卧室的墙壁上,同时戴上防噪声耳塞和眼罩,调暗灯光创造一个优雅的睡眠环境。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宫对接,北斗组网,中国人的“上九天揽月”梦想已变为现实。
星空浩瀚, 探索 无止境。
神舟十号飞船飞行速度约每秒多少千米每小时飞行多少万千米每飞多少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船参数
1、高度:约9米
2、重量:约8吨
3、直径:最大直径2.9米
4、组成: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
5、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
5、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
6、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7、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
8、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
9、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10、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11、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
扩展资料: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有从天宫一号通过视频通讯对地面中小学生进行空间授课的内容,这次任务受到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关注。这次授课由王亚平担任主讲,张晓光担任摄影。授课的内容包括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物理学知识。
在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于2013年6月20日周四早10:04至10:55太空授课,时长达40分钟,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直播。
杨振宁、欧阳自远、孙家栋、栾恩杰等科学家参与了地面课堂,进行实时点评。得知王亚平将进行太空授课后,也曾在太空授课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芭芭拉·摩根致以祝福。
神舟十号三位宇航员下大雨需要几小时返回地球一
大约8个小时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面,以现在的技术大约用8小时左右。用快速返回技术的话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但是,因为是载人飞行,安全性是第一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一般不用,宁可采用时间长的成熟技术,这样安全性可靠性更高更好。
神州十号几号降落的,在什么地方
神舟十号6月26日降落的,在内蒙古着陆。
2013年6月14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在轨维护,完成内装饰材料更换试验。2013年6月2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2013年6月25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成功分离,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神舟十号的任务目的:
1、发射神舟十号飞船,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
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和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航天器在轨维修等试验,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神舟十号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十号的宇航员是:
1、王亚平:
王亚平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6月11日,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
2、张晓光:
张晓光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和聂海胜、王亚平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北京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3、聂海胜: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 嫦娥一号的起飞时间和降落时间还有航天员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无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是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升空后于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神舟十号——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为何都站不起来,要坐在轮椅上牺牲太大了
文|科学虫洞
2003年10月16日早晨,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之后,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在搜救员的帮助下出舱, 坐在了轮椅上。
2013年6月26日早上, 神舟十号 飞船平安回到地球。地面人员打开返回舱,航天员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出舱后,也坐上了轮椅。
2021年9月17日中午, 神舟十二号 在完成3个月的太空任务后,在 东风着陆场 安全降落。经过2小时的缓冲,航天员 刘伯明、聂海胜、汤洪波 顺利出舱,陆地人员将他们抬出来,放在轮椅上。
2022年4月16日, 神舟13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陆续出舱,从出舱到转移到休息区,都是被人抬着的。
观察国内外飞船着陆的画面,可以发现 航天员们不仅出舱时间漫长,而且出舱后都站不起来,要被抬着放到轮椅上或担架上。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自己走下来?
太空深邃迷人,无数人想成为航天员,实现遨游宇宙的梦想。然而,浩瀚的太空却是危险遍布,人类在它面前既渺小又脆弱。
航天员要经历无数严格的训练,而一个合格的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还要面临三大考验。
第一个考验就是对知识技能的挑战 。我们现在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可以对宇宙展开更深入的 探索 。
空间站任务艰巨复杂,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执行任务和遭遇紧急情况时,及时准确处理。
第二个挑战便是心理素质。 能够执行飞行任务,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必定是强大的。就像当初在神舟五号腾飞时,杨利伟的心率跟平时相差无几,说明他内心很强大。
但是如果要进行长时间的太空任务,航天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问题。长期处在狭小的环境中,失重、震动、噪声可能导致他们烦躁、情绪低落,所以航天员必须冷静、坚毅。
第三个挑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身体素质。 航天员必须拥有 健康 的身体和充足的精力,才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完成任务。
同时满足这3个要求的航天员,不管是心理素质还是身体素质都强于常人,但是太空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他们长期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不得不经受一些负面影响。
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是不能立即出舱的,而是要等待4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才能重新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
飞船返航着陆的危险性,由此可见一斑。出舱后,航天员也不能随意站立行走,通常是被抬到轮椅上或担架上,这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肌肉骨骼容易萎缩
太空是失重环境,没有严格的上下之分,航天员还可以在空间站里“飘来飘去”,好像在飞一样。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炫?但其实,长时间的漂浮状态会威胁航天员的身体 健康 ,导致他们的 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肌肉容易萎缩,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不管是心血管系统,还是肌肉、骨骼,对于在地球上的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些方面受损的航天员,重新回到地球的重力环境时,必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调理。
更别说,他们身上还穿着几十斤重的舱内服,这又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所以,随便站立行走,对于刚落地的航天员来说,反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血液重新分布
立体耐力 ,指的是人在特定条件下,血液向身体下方转移时,心血管通过反射维持动脉血压的能力。
这是选拔航天员时需要衡量的能力之一,在失重的环境下,人体会发生很多变化。
比如, 血液会重新分布,并且往头部分布得更多。 这样大部分血液就会涌向头部、胸部,使得航天员面部充血变肿,看起来像是 “发胖了” ,还会出现类似 “拉皮” 的美颜效果。
神舟13号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后,天地间展开过多次沟通,很多网友发现航天员们好像“胖了”,就是这个原因。
血液分布的变化,会导致航天员产生 胸闷 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 影响到视觉和嗅觉 ,等到适应失重环境,这些症状会随之减轻。
而返回地球后,航天员再次回到重力环境中,血液再次重新分布,集中在人体的下半部分。此时,航天员的 心血管功能无法瞬间恢复,立体耐力也下降了 ,就会感到 全身乏力 。
如果让这样状态下的航天员强行站起来,他们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加剧身体负担。
·免疫力下降
太空环境 危机四伏,存在着大量的有害辐射,即使有空间站、航天服的保护,航天员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我国空间站虽然说是“豪华太空别墅”,但也是一个 封闭的小空间 ,在这里长时间生活,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出现变化。
而且,我国航天员任务繁重,他们经历过专业训练,完美完成了各项任务。可我们也必须承认,其中的 压力非常大 。
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作用下,航天员可能出现 免疫力下降 的情况,返回地球时就格外脆弱。
为了减少长期太空生活带来的“后遗症”,使自己返航后能适应地球重力环境,航天员在天上时,每天要进行2个小时的 运动 ,包括骑自行车、跑步等等。
在返回地球后,航天员会进行休息、身体检查、吃饭等等,还要进入14天的隔离期 。期间医生会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他们好好休息,并安排一些恢复训练。
太空旅途并不轻松,反而危险重重,难怪航天员着陆出舱后要坐在轮椅上。不得不说,航天员的牺牲真的太大了!向伟大的航天员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