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满公司变更劳动合同条件
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关的内容。2、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3、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要平等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情形:1、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2、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3、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4、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1、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2、由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放。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一)、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经济补偿的条件: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此种情况在试用期满后不再适用。2、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注:1、从劳动违纪开始到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间隔超过了处理时效,不得以次解除劳动合同。2、以开除的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应征求工会的意见。3、根据罪由法定的原则,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且未被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此期间,用人单位也无需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4、劳动者违纪或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据,可以使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是用人单位规定且公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则。(二)、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承担经济补偿责任的条件: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工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协议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放。)(三)经济性裁员的条件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法律客观:法定变更。法定变更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当事人一方可依法提出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后对相应条款进行变更。如,《劳动法》第26条第3项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就变更合同进行协商。《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此种情况下的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视为原劳动合同的变更。如用人单位属于这种分立或合并的情况,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变更合同。需要指出的是,法定变更的情形出现的,当事人一方可以提出变更劳动合同,但是变更的内容仍需要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同时还规定了,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原劳动合同期限为有固定期限,且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劳动者因具备了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提出变更原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能够与用人单位就变更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劳动合同可以变更。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的,并且在原合同到期届满之时也不同意续签的,双方只能终止劳动关系,而不能变更原劳动合同。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第二款“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在原劳动合同期满后,若用人单位同意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劳动者签订了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在续签的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该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将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相关知识变更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进行。(二)必须遵循《劳动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变更原则。(三)必须遵循法定程序,首先由一方当事人依法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修改的条款,请求对方限期答复;然后由对方当事人在限期内给予答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变更,或者建议再协商解决;最后经双方当事人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协议后,签订书面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变更协议即行生效。(四)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五)变更劳动合同后,原条款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但原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仍然有效。这里特别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合同在有效期内,劳动者是否能够依法要求用人单位将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如何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中止、变更和承继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除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在发生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等情况下,由新用人单位替代原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但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续签劳动合同,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后还会依法延续存在。
一、合同履行劳动合同实行全面履行原则,包括履行劳动合同的约定义务、法定规定的义务,也包括履行作为劳动合同内容的补充义务。
二、合同中止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合同中止制度,仅在一些政策性文件和部分省份地方性法规中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中止情形。主要包括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中止;因试用期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而中止;因不可抗力致使劳动合同中止以及因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而中止等。
实务中,针对用人单位主张疫情为不可抗力与劳动者中止劳动合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门《关于妥善处置涉疫情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20〕17号)第(一)条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原劳动合同确实无法履行的,不得采取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做法,企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依法变更劳动合同,”可见,以疫情作为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尚无法律依据。
三、合同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于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虽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且不违背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采用口头形式亦可实现劳动合同的变更。
四、合同承继劳动合同的承继是在发生分立、合并等用人单位主体变化的情况下,原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解除,由新企业替代原企业继续履行,其实质上是一种劳动合同主体的法定变更,这种主体变更只限于用人单位。
五、合同续签劳动合同续签,是指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均有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意愿,经过协商一致,延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在下列情况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安排劳动者休息休假,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
一、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二、权利义务1、用人单位义务
(1)支付劳动报酬。
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或者集体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b、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期间、探亲假期间、产假期间和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以及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福利待遇。
(4)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培训。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6)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义务。
(7)用人单位发生变动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a、用人单位如果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b、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劳动者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5)保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