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公开折叠显示屏专利(柔性屏电视什么时候上市)

柔性屏电视什么时候上市

柔性屏幕,指的是柔性OLED。柔性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柔性屏手机是指仔枯滚采用可弯曲、柔韧性佳屏幕的手机,因为形似芒卷,又被称为卷芒手机。2021年2月23日消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一项名称为“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发明专利,公布日期为2021年2月23日,公开号为CN112398977A。中文名柔性屏幕外文名OLED flexible display别名卷芒手机弯曲半径世界纪录为1毫米特性低功耗、可弯曲相关视频1.9万播放|02:59手机太大?折起来放 柔性屏技术神在哪?中国科普博览2.2万播放|00:43华为公开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的专利科技今日看1.3万播放|01:44维信诺:自主创新点亮柔性屏“硬核”发展新华网3.5万播放|01:40柔性星球概念问世,未来生活将是柔性屏的天下Maxidea极创意4.9万播放|21:07小米秋季发布会:MIX4正式发布,采用屏下摄像头,无开孔真全面屏科技今日秀1万播放|00:22深圳机场的柔性屏幕小牛晓谈制造工艺研发历程代表产品产品优势TA说制造工艺OLED很薄,可以装在塑料或金属箔片等柔性材料上。不用玻璃而改用塑料的话,会让显示屏更耐用、更轻。柔性OLED面板从顶部到底部呈凹型,弯曲半径可达700毫米。OLED采用塑料基板,而非常见的玻璃基板,其借助薄膜封装技术,并在面板背面粘贴保护膜,让面板变得可弯曲,不易折断。柔性屏可以卷曲,但不能折叠,未来念余的产品应该可以折叠,外形会更多变。显示屏由面板切割而来。可弯曲的显示屏又称为柔性屏,其被视作显示屏革命的初级阶段产物,最终目标是让移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改头换面。研发历程初期发展韩国两家液晶面板厂商LG Display和三星电子正在试图把显示屏带入柔性时代。2013年10月7日,LG Display宣布开始量产首款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用于智能手机;外界随后开始猜测,LG计划在11月推出一款配备曲面显示屏的智能手机。采用柔性屏幕的LG G Flex曝光,LG G Flex采用了从上到下的弯曲形设计,可以更贴合脸部曲线。在硬件上,LG G Flex将配备6英寸屏幕,其他配置和功能尚未揭晓。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器,其厚度仅为0.01毫米,其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并可向任何角度和弧度进行自由卷曲伸缩,而且已成功与智能手机实现对接。2013年10月8日,在韩国电子展览会上,LG Display还展出了55英寸超高清裸眼3D技术、47英寸透明LCD,以及55英寸曲面OLED电视。2013年10月9日,三星随即宣布,通过韩国SK电信发布曲面OLED显示屏手机Galaxy Round。Galaxy Round是世界上第一款曲屏手机。配备5.7英寸的1080p高清屏,Android 4.3系统和以及三星Touch Wiz触控技术。 三星也已开始销售类似产品。但此类大屏幕电视眼下价格相当昂贵,相关设计普遍被认为是营销噱头。三星Galaxy Round2014年10月30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显示发败答明展览会上,日本创新高科技半导体能源实验室展示5.9英寸柔性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这种显示屏在配备触摸传感器后可弯折10万次,能满足市场多种产品所需。柔性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在配备触摸传感器后可弯折10万次,能满足市场多种产品所需。市场发展预计2015年,是OLED规模发展的一个时间点,而普及到消费者还需要更多时间。2016年,在整个面板市场中,OLED面板将占到10%左右销售额。除了最新的柔性OLED面板,LG Display在中国市场重点推超高清(UHD)的大尺寸电视用显示屏。据DisplaySearch资料。到2017年,这一数字可达600万台。LG Display将扩大UHD产品线,推出全线UHD面板产品,并与中国主要龙头电视厂商合作。中国显示屏市场需求很庞大,本土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依然有很大空间,LG Display未来会把重点放在差异化的产品上,与中国本土液晶面板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除了广州第八代液晶面板工厂,LG Display不会再投建新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未来会考虑进一步扩展OLED生产线产能。LG Display面板占有中国市场三成份额,与该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相当。2018年6月6日,柔宇科技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深圳正式投产 ,此为全球第一家企业实现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落地。传视频TA说40目录在

海外成“爆款”,起底比亚迪制胜秘籍

比亚迪公开折叠显示屏专利(柔性屏电视什么时候上市)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涌现出了一大批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汽车品牌,尤其在电气化浪潮之下,中国汽车品牌更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出海”之路。

其中,比亚迪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综合实力的品牌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不仅是当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凭借清橡出色的产品力和安全可靠性,更是叩开了海外市场的销量大门,可以说,如今“迪粉”已遍布到了全球各地。

据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化车型——BYD ATTO 3,如今已在海外多国接连拿下单月销冠,比如连续7个月荣获以色列全车系单车型销量冠军,连续5个月蝉联泰国纯电动车市场销量榜首,4月份还接连斩获了新西兰和新加坡市场的纯电销冠。

显然,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的比亚迪,如今已走出了一条堪称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范本的路线,而成功的背后,比亚迪究竟做对了什么?

锚定全球势在必得

纵观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相信用“战略清晰、步伐稳健”来总结再适合不过了,作为全球最早研发电动车的车企,比亚迪其实很早之前就具备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目光对准到了海外新能源市场。

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在荷兰成立了欧洲分公司,1999年成立了北美分公司,随后又先后成立了韩国办事处、日本分公司及印度分厂,业务覆盖各国出行领域,这些海外分公司的成立,不仅为比亚迪建立了丰富的海外人才储备,更积累了优质的市场口碑。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正值外资汽车品牌扎堆进入中国市场,而同时期的中国汽车品牌还尚处发展萌芽期,可见,早在25年前,比亚迪就彰显出了与强者同舞的决心。

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运营的足迹遍布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多座城市,以新能源公交、出租车为代表的商用车“出海”,让比亚迪在海外建立了新能源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为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超过20年的海外业务拓展经验和深厚的技术沉淀,比亚迪在2021年正式启动了“乘用车出海”计划,并将挪威作为开拓海外乘用车业务的首个试点市场,经过2年快速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并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高度好评。

不得不说,从起初的新能源商用车出海,到如今新能源乘用车豪取多国销冠,可以看到比亚迪在全球化战略上取得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其践行长期主义后收获的果实。

另外,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的品牌作风,也体现出了中国企业特有的奋斗精神,这也注定了比亚迪在未来,会继续迈上更高的台阶。

靠产品力驰名海外

要知道,在比亚迪成立初期,其就深谙技术为先的重要性,所以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卷”,在可持续道路上不断耕耘的比亚迪,始终都能在竞争红海中稳坐船头,这便是其能够成为国内行业龙头的原因,也是其在海外多国成为销冠的缘由。

如果再具体一些来说,那就是比亚迪凭借出色的产品实力,征服了海外消费者。

就拿备受海外用户青睐的BYD ATTO 3来说,该车虽定位紧凑级SUV,但凭借2720mm的超长轴距,却创造出了比肩中型SUV的空间感,这对于长期习惯小车空间的海外用户而言,BYD ATTO 3可谓直接颠覆了他们对座舱空间的认知。

而且,BYD ATTO 3还全系标配了主打安全的刀片电池、主打智能化体验的DiLink与DiPilot两大智能系统、主打可靠且全栈自研的三电系统及芯片等,这意味着,不论汪液是驾控品质答陵旁、智能化水平、还是整车安全性上,比亚迪都为海外新能源用户解锁了“新世界”。

尤其在整车安全性方面,BYD ATTO 3不仅拥有e平台3.0的高安全性能作为基础,所搭载的驾驶辅助系统还为用户筑建了一套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正是有了这些出色的主被动安全基因,该车在2022年还顺利斩获了欧洲最具权威性的NCAP碰撞测试五星安全评价,和一众欧洲车企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毫不夸张地讲,比亚迪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作出了榜样。

技术引导品牌向上

核心技术是比亚迪的立足之本,同时这也是其拓展全球化战略版图的一道“杀手锏”。

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已推出了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四轮分布式驱动“易四方”,“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成功打造了一整套安全、高效、智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

通过这些“硬核”技术的应用,比亚迪甚至还能根据海外市场不同的外部环境和消费习惯等,对产品进行“因地制宜”的适应性开发,进而满足全球新能源用户的多元化用车需求。

之所以比亚迪能做到这些,除了有强大的技术“护城河”外,还离不开其在研发领域不计成本的持续性高额投入。

据比亚迪近几年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85.5亿元,2021年为106.2亿元,2022年则达到了202.23亿元,这项数据甚至超过了166亿元的净利润业绩,而且仅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就已经投入了62.38亿元,较去年同期暴增了164.24个百分点。

截止目前,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的专利已有4万多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研发人数接近7万余人,这些数据便足以说明,比亚迪始终秉持着“技术为王”的发展准则,也正是因为对核心技术的不断渴望和长期以来真金白银的高额投入,比亚迪才得以谱写出在海外市场令人侧目的辉煌战绩。

写在最后

坚信长期主义、奉行技术为先的比亚迪,如今已成为了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当之无愧的标兵,相信在未来,比亚迪还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为基础,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国汽车的世界名片,比亚迪责无旁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维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真360°全景!比亚迪公开车载景观专利:全视角欣赏沿途风景

对于坐在后排的乘客来说,旅途中没有事可做的话,趴在窗户上欣赏沿途的风景,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橡友遣方式。 不过,车辆后排的窗户面积毕竟有限,而且又是车速较快的话,让自己动心的风景一划而过,也不能回头再观赏一番。 为此,比亚迪也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让车内乘客,能够全方位实时观赏沿途风景。 日前,比亚迪公开了一项名为“车载景观系统及车辆”的专利,该车载景观系统,可实现实时全视角的摄取沿途大自然景观,并以立体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企御庆查查获取到的专利信息摘要显示,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载景观系统及车辆,其中车载景观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上的至少两个摄像头、视频处理部件、以及3D展示部件; 视频处理部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摄镇如握像失以及3D展示部件连接;至少两个摄像头,用于拍摄视频; 视频处理部件,用于对至少两个摄像头拍摄得到的视频进行融合,得到待展示的3D视频;3D展示部件,用于展示待展示的3D视频。 该车戴景观系统可实现实时全视角的摄取沿途大自然景观,并以立体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乘客静坐在车辆内,不受人眼视角、视距的限制,身临其境的欣赏沿途车辆外美丽的大自然全景风景,改变乘客的心情,提升了乘车体验。 如此一来,比亚迪可以说是彻底解决了车内乘客的观景难题,旅途中的乘客舒适性也会大大提高。 今年,比亚迪还将推出多款全新车型,而具体哪款车上,将会首先搭载该“观景系统”,我们拭目以待。

长城举报事件!比亚迪用“技术”,打败谣言

长城举报最新进展!

5月25日,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整个车圈都被引爆了。

有人调侃,长城作为一个专业车企,把比亚迪一堆车买回去进行全面检测,最后只举报了一个环保方面的问题。

比亚迪则是发公告硬刚了,表示自己在插混技术上,有尺模二十多年的积累与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简直是骑脸嘲讽了~

然后,有网友挖出陵核缓了比亚迪的专利技术申请,大家确实被比亚迪秀了一波技术。

用"技术”打败谣言

比亚迪专利曝光

友商举报的是,比亚迪部分车型使用常压油箱,会导致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常压油箱,真是插混车原罪?不一定。

首先,现有法律法规,没有任何一条规定PHEV(插电混合式)只能用高压油箱,

行业规定的只是排放标准而已。

比亚迪有二十多年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它有用常压油箱,也有用高压油箱的技术,但都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有网友挖出了比亚迪的一项专利申请:一种混动专用的控制方法。2020年6月18日申请的专利。

可以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有效避免由于碳罐过载导致的燃油蒸汽泄露。

通过常压油箱的油气排放控制技术,实现了PHEV在炭罐饱和前,即使EV行驶下也会通过短时启动发动机,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

中间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和运算:

例如活性碳罐的吸附临界值是多少?对应的EV行驶时长是多少?

是不是有点听不懂?

其实没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DM-i系统,解决了PHEV常压油箱汽油蒸汽自由脱附的技术难题,做到了“一静三得”:

一静,优秀的NVH,行车中可实现无感、快速完成汽油蒸汽脱附;

三得,实现快速氏缓脱附、高效发电、养护发动机。

车企、车主都收益。

这个专利技术,是否已经在使用呢?

在比亚迪宋PLUS DM-i车主手册上发现,假如长时间采用EV纯电模式行驶下,车辆大概会在6天左右的时间,智能地短时启动发动机。

用技术说话

过去,汽车行业间的嘴炮,都是看谁的声音大,来决胜负的。

而比亚迪却一反传统,用技术专利,来解决与友商的撕逼,风格非常“比亚迪”,实在高明。

比亚迪的入门车型,比较多用常压油箱,说白了,就是这个技术可以省成本,把车价打下来。

友商在对比亚迪技术不了解的情况下,认为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是偷工减料,是很正常的推断,情有可原。

高性价比,超值的车型价格,就是靠比亚迪一个个技术专利,堆出来的。

比亚迪销量一骑绝尘,不是没有道理的。

越是研发技术,就越能够降低成本,进而实现销量提升,然后就越有钱继续搞技术。

完美的“正向循环”。

上,可以打造出百万豪车仰望,以越级的技术,加速中国品牌高端化进程。

下,可以打造出质价比好车,技术平权,人人开好车。

5月25日,友商“举报”当天,比亚迪发布了宋 Pro DM-i冠军版,号称:油电同价,颠覆燃油。

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才能给出这样,有竞争力的“油电同价”产品。

结语

2011年,有人在节目中,问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你如何评价比亚迪?

就在这周五,马斯克转发了该视频,再次回答了问题: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比亚迪的汽车极具竞争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奇偶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又现三块拼接屏,比亚迪申报专利图,难道还有量产可能性

在去年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展示了一款名为E-Seed GT的概念车,当时就盛传这是汉的原型,现在“汉”实车已经正式申报新车准入目录,也已确定就是基于E-Seed GT概念车的一些元素开发而来,那么概念车的很多元素也只能当作一看概念元素来看待了,不过在最新的目录申报图里,我们还是看到了比亚迪申报了拼接三屏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当时确实动过相关的念头,只不过最终量产版的“汉”放弃了三屏规划,但不代表以后三屏方案就此放弃,指不定那一天突然蹦出来。

上下对比就能非常清晰看出,量产汉EV版的车头造型几乎就是照着E-Seed GT概念车来做,当然量产版车厢由跑车风格变为普通轿车导致整个造型比例的变更,因此细节势必要做相应的调整,好在元素基本接近,而且说实在的本文的重点也不是外观层面。

内饰方面概念车里最大的亮点就是三块拼接屏幕的出现,并且从官方视频截图本身公布的信息来看,三块屏幕还能各自独立滑动,并且能旋转,不敢说三块都旋转,起码中间那块的旋转是毫无疑问的。

而在另一张截图中能清晰地看到三块屏幕拼接到一块之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带鱼屏,尺寸相当巨大,其实三块屏幕本身并不是比亚迪的首创,起码理想ONE就拥有三屏设计,还有一些车型的三屏是各自独立安置的(固定死),但是这种拼接并能独立旋转的却是比亚迪首先采用的设计。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真正到汉实车量产之后,内饰彻底变更,完全看不到任何概念车的身影,与宋MAX开始的T型中控台思路基本一致了,当然细节修改的相当惹眼,中间黑色烤漆面配合两侧翼展式镀铬装饰片,非常棒的点缀设计。

但在最新一期专利申报图中,去年五月底申报的三屏思路还是现身了,从规格尺寸来看应该就是把概念车的三屏方案直接申报专利,并且申报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屏幕拼接之后车载互联系统就融为一体化,同时注意一个细节,也是官方视频中没有体现的,那就是屏幕边框非常明显,拼接之后可以清晰的看到边框出现,未能实现全镜面化,不排除这就是最终放弃的主因之一,毕竟三屏是可以滑动的,屏幕接触并非完全的固定化,行驶状态中相互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因此边框是必须出现的,起码也是一个防磨损保障,相比之下现在量产汉上的单独旋转屏幕就无需考虑这些复杂的问题。

而从背面也能看到分割线的出现,能否量产化确实不好下结论,关键就是各自独立旋转的设定恐怕不容易实现,带鱼屏的尺寸即使是拼接之后也不算小,对于驾驶一侧的视线遮挡就成了一个问题,相比之下理想ONE的固定且嵌入到中控的三屏方案不受此影响,当清禅销然有了相应的思路,也许比亚袭纯迪还是想将其实现,轿车可能限于车厢高度的问题无答游法立即实现,那么车厢高度有一定保障的SUV车型呢?再耐心等等,也许比亚迪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比亚迪车载无人机专利曝光 或用在新车仰望上

易车讯 近日,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的百万级硬派越野车专利图曝光。仰望品牌将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发布,旗下首款产品是与奔驰G级定位相当的百万级硬派越野车,上市时间为2023年上半年,售价或超百万元以上。同时,我们从专利中还发现了一个可能配备在此款新车上的有意思的新功能——车载无人机。

11月11日,国家局公开了两件名为《无人机机库》、《无人机机库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实用新型专利,从图中来看,其也是一种架设在车顶的装置,拥有可以伸缩的无人机起落平台,如下图所示。

根据专利中的描述,机库安装在车辆顶部的行李架处,在平时不使用时,机库后侧的出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收到飞行指令时,出口可以被打开,起飞平台被连杆机构推出,无人机起清中飞。

在降落时,由于车辆处于行驶中,如果机库位置不当,无人机可能会被气流吹离车顶而导致损坏。在此专利中,停机坪可以从停机腔内选择性地伸出至机舱的后侧区域,使得无人机可以在机舱的后侧进行起降,减小了车辆行进过程中气流对无人机的扰动,提高了无人机起降时的稳定性。

同时,停机坪下方设有磁吸结构。当电源对磁吸结构进行通电时,电磁铁可以产生磁力以对无人机的起落架进行吸附,将无人机牢牢固定在停机坪上。当准备起飞,无人机启动且运转至具有足够的升力,电源停止对电磁铁进行通电,无人机即可稳定地从停机区上起飞。

除此之外,专利中还透露出有一个有乱皮特色的功能:换电。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充电虽然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毕竟需要等待数小时。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换电架,它可以活动地安装在停机腔内,换电架前端的机械爪可以为无人机更换备用电池。当然,车载无人机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答陪山,此前曾有许多车企有过类似想法。

通过最新专利图还能看到,新车进气格栅拥有非常独特的造型,呈现出“工”字型,还集成了分体式头灯,具有极强的辨识度,车尾备胎箱采用了多边形设计,尾灯的点状分别可能会集成LED光源,具有非常独特的观感。

根据易车App“热度榜”数据,比亚迪在同级别竞品中排名第18,日均关注度50.89万。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为什么敢于硬气回应“专利狂魔”比亚迪可不是那么简单!

“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就像是2007年王传福说“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样,比亚迪向来不打无准备的仗,更不吹没把握的牛。

而事实也证明,比亚迪在回应长城举报公告中的那一句“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并非空话。

其实,长城纠结的关键点就是,为什么比亚迪用常压油箱,也能通过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审核。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插混车型会存在蒸发物不达标的问题?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排放合规,关键难点是解决碳罐击穿的隐患。相比起普通燃油车,插混车型(包括增程车型)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 碳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因此碳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一旦碳罐被击穿,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就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穗渣路有两种:

其一是从油箱侧入手,将燃油蒸发物尽量堵在油箱之内,尽量不让燃油蒸发物进入碳罐。具体的技术手段可以采用阀门密封的高压油箱,也可以采用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其二则是从软件(燃油蒸发物控制系统)入手。通过传感器监控与电磁阀等电控元件,对碳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即使用户很少使用发动机,主控芯片也会对油箱压力与碳罐进行全程监控,在碳罐饱和之前自动发出指令对碳罐进行脱附,从而不会发生碳罐击穿的情况,也就确保燃油蒸发物全团高程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该控制系统软件可适配高压油箱及常压油箱)

很明显,高压油箱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但是作为“成本狂魔”以及“专利狂魔”的比亚迪,那肯定是全都要。

比亚迪申请的以下三项专利就可以解答长城的疑问。

其一,是2021年3月申请的专利,名为“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CN115139780A)。实质上就是前文提到的“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其二,是2014年3月申请的专利,名为“混合动力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公开号CN 104929818 A)。其三,是2020年6月申请的专利,名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公开号CN113815599A )。

这两项专利的底层逻辑相似,都是通过软件、传感器来智能化控制对碳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只是2014年专利的参数相对简单,主要计算时间以及CH含量,而2020年的专利通过更为精密的数学模型的搭建,实现了更精准的控制,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流程。

这也正是目前比亚迪DM-i技术的优势所在。在经历了长时间纯电模式行驶,每6天左右,蒸发物控制系统就会短时启动发动机,快速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并顺带发电,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是无感的。这一点,其实比亚迪在相关车型的车主手册里面,就有过明确的解释。

那为什么这项技术明明可以兼容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却优先选用了常压油箱?这个问题就不用解释了。没有常压油箱,又何来9.98万的冠军版呢?

讨论到这,可能又有人会问,为什么某媒体拆解了秦PLUS DM-i的油箱,却没有发现任何新专利技术相关的硬件?

这个更好理解,上述专利的核心是电气层面的控制系统,而油箱只是一个被控制系统调用的角色。说白了,它是一个普通的油箱完全没问题,只要油箱能在系统需要它启动的时候正常启动,完成它的脱附任务就行了。

有的人可能还会杠说,比亚迪拥有这些技术就意味着它一定能通过排放法规吗?

不能说一定,但基本上是大概率的。因为要想排放达标,无非就是纯电行驶中发动机启动频率的问题,提升启动频率油蒸汽挥发自然就少了。对于技术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比亚迪完全没必要冒着高额的召回风险剑走偏锋。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比亚迪作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插电混动技术的引领者,这二十多年的自主研发功力,要是可以轻易地被长城三百塌族尺字声明击破,那长城在新能源市场其实也不至于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品牌为帆技术做桨,比亚迪出海加速度

徜徉在新加坡、泰国、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家街头,你会惊讶BYD ATTO 3数量如此之多,纯电单车销量冠军车型已经深入人心。

比亚迪取得如此骄人业绩,不过是两年的光景。

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挪威成扮仔为开拓海外乘市场的桥头堡,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足迹已经遍布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四个月,比亚迪海外销量已经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

当家车型BYD ATTO 3更是接连夺下多个国家的纯电单车销量桂冠,在德国、在欧洲,其售价远高于BBA同级车型的价格,即便如此依旧一车难求,比亚迪成熟的技术和日渐高涨的品牌为欧洲消费者所认可。

从2012年成功拿到荷兰的电动大巴订单开始,比亚迪全球发展的脚步便不曾停歇,凭借十数年的技术积淀和全面的产业链布局,海外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从首辆唐EV进军挪威到多款车型行销世界,从新能源整车出口到泰国建厂,比亚迪出海步入快车道。

售价比肩BBA,当家车型BYD ATTO 3一骑绝尘

2021年,比亚迪正式开启“乘用车出海”计划,唐EV出口挪威大获成功,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巴西等拉美国家。

2022年下半年,比亚迪海外布局按下了Turbo 键,7月21日,在东京发布ATTO 3(元厅态汪PLUS的海外版)、海豚和海豹三款电动车型,建立独立销售公司,正式进军世界汽车强国;8月1日,与欧洲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的Hedin Mobility牵手,进军瑞典和德国市场;8月8日的曼谷品牌发布会,预示比亚迪正式进入泰国市场;同月,比亚迪官宣进军以色列市场,当年10月开始交付ATTO 3;9月28日,线上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发布会,推出汉、唐及ATTO 3三款车型,正式进军欧洲;10月17日,携以上三款车型在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巴黎车展上亮相……

2022年紧锣密鼓的布局收效显著,今年1-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合计达5.36万辆,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其中,BYD ATTO 3功不可没。

作为比亚迪出海主打车型,BYD ATTO 3在2022年就已取得40014辆的佳绩。进入2023年,BYD ATTO 3更是乘胜追击,在泰国,今年前4个月累计上牌量达到7285辆,远高于特斯拉Model Y的1984辆,占总上牌量的39.2%,并荣获2023年“泰国最佳电动SUV奖”;在以色列,BYD ATTO 3连续5个月蝉联全车系单车型销量冠军;在新西兰和新加坡,ATTO 3摘得4月份纯电动汽车销冠。 

强大的品牌价值带来的不仅是耀眼的销量,还有超强的的品牌认知与盈利能力。

在德国,ATTO 3的售价是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8.8万元,唐、汉车型的价格则为7.2万欧元闭祥,折合人民币54万多元,售价高于同级BBA车型,十足豪车本色;在新加坡,BYD ATTO 3的100kW版本折合人民币约95.6万元,150kW版本的售价人民币约105.4万元;在以色列,ATTO 3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32.3万元。以往自主品牌以低价换销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即便如此“高价”,仍挡不住合作者的脚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与比亚迪一口气签署了10万台新能源车订单,大有要“垄断市场”之意。

开疆拓土,产业链输出成就海外建厂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掌握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企业,比亚迪超强的产业链整合和融合能力,在缺芯少电的2021年大放异彩,一举奠定世界新能源车企第一的地位。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产业链海外输出和迁移也提上日程。业界最为瞩目的当属泰国建厂。

2022年8月8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同年9月8日,比亚迪签约泰国WHA工业园,宣布在泰国全资投建第一家海外乘用车工厂。今年3月,该工厂正式奠基,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达15万辆,该工厂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欧洲和东盟国家。

  “我们现在在分析,到底多少个东南亚国家能够像泰国这样能够从0干到10%,从10%干到20%,可能并不是需要很漫长,只是需要一两年时间。其实,中国品牌占领东南亚,就像中国手机占领东南亚一样会很快。”王传福自信能够将进军泰国的经验复制到全球。近期,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竞相邀请比亚迪建厂,全产业链优势得以全球开花。

比亚迪技术输出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开始了技术输出,和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公司共同组建的腾势汽车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新能源车的中外合资品牌,也是中国汽车合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技术对等”的经典案例。

让业界震惊的要算是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4月份两家公司正式联姻,搭载比亚迪技术的bz3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上市。

与比亚迪深度合作的竞争对手不止丰田一家。日前,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已正式下线德国柏林工厂,电池容量为55kWh,续航里程为440km。实测充电功率数据,刀片电池版本的Model Y充电峰值功率能够达到170kW以上,15分钟就能从11%充至71%。对比竞品电池版本的Model Y,高功率充电时间维持的更长,充电功率也比较高。

没有什么比竞争对手的高度认可更能让比亚迪感到欣慰了!竞争对手认为好才是真的好!

技术为王不放弃,新能源格局再被改写

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是几代中国汽车人的宏大志愿。如今,在新能源车领域,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企业正将梦想变为现实。

2008年王传福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在传统汽车上我们虽然落后了,但电动车我们比日本整整提前了20年,到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当初的豪言壮语绝非一时兴起,王传福铿锵话语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积累!

公司成立之初,比亚迪就着力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坚持“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执着做了两件事情——核心技术自研和打通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二十几年来,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目前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6.9万人的研发团队和约4万项专利、2.8万项授权专利。曾经“蓄水养鱼”,如今“大鱼不断”。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e平台3.0、CTB、易四方、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里程碑式技术,改变了世界新能源车的发展格局和进程。

2008年底,F3DM正式上市,这是汽车制造的一场革命,比亚迪实现了汽车动力总成电动化和电机化,也藉此另辟蹊径开创出新能源车的全新领域——插电混动市场,15年间,比亚迪成长为世界插电混动技术最强、最成熟的头部企业。这项技术也为燃油车企带来了生机,诚如有关专家所言,插电混动是传统燃油车企向新能源转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针刺实验不仅让世人了解了刀片电池的超强安全性,更凭借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的特点,将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做到了与三元锂电平起平坐的份额,改写了电动车的安全里程,更是书写了比亚迪的一段传奇故事。

而仰望品牌的发布,则比亚迪深厚技术积累的爆发,仰望U8更是自主品牌第一次触及售价百万元市场车型。在仰望U8完善的安全与强大的性能背后,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易四方”技术,以及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的完美集合。

在仰望品牌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中国人的高端品牌,绝不仅仅是买料堆料,仰望将改变全球高端汽车产业的格局。”而现在稳步推进的出海行动,何尝不是改变全球汽车格局的壮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光看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登场,聚齐四大自主专利召唤神兽

4月10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

而这次比亚迪又给这个市场带去了一个重磅的信息,在云辇技术发布之前,大家对于比亚迪的技术,其实已经非常多地了解,从刀片电池到超级混动,再到今年发布的易四方,对于比亚迪而言,技术比亚迪、安全比亚迪类似这样的一些话术一直都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那对于比亚迪而言,这又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和尝试。

首先我们要去了好乱解云辇是什么,在现场,王传福也去解释到了为什么要将这次的技术化身为云辇。

首先,比亚迪解释道,云辇”一词是出自于《魏书》,命名灵感源于中国古代的帝王座驾“辇”。而“云”则象征着以智能化技术创造更轻盈平稳的驾乘体验。

的确近几年比亚迪一直在中国古典文化当中去揣摩,他试图用中国的古典文化和车结合,像大家知道的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就是这样唐、秦、汉、宋、元等一系列车型也都是秉承了中国王朝系列的传承。

虽然到了海洋系列,并没有看到有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但是比亚迪也试图将灵动的设计感融入于海洋,而海洋则是我们人类的源泉,我们人类开始的地方,这样的类比和将的融合,也让比亚迪品牌的基因从很单纯的技术角度,变得更加的立体和饱满,那这一次的云辇也是一样的。

源自古代对出行的极致追求,融合当代先进科技,而比亚迪的“云辇”也将重新定义“中式新豪华”。

而云辇又是比亚迪在垂直方向控制领域的关键性突破,该系统由比亚迪全栈自研,这也标志着比亚迪成为了首个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车企。据悉,比亚迪之后的车型也都会陆续的去搭载云辇平台。

比亚迪王朝海洋旗舰车型、腾势、仰望将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多个维度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先生表示,“在云辇强大的底盘调教能力和四轮悬架控制能力下,即使是少个车轮,车辆依然可以保持平稳的行驶。而云辇的标识意味着无论道路如何崎岖不平,只要搭载比亚迪云辇,人在车上都能稳如泰山。”

简单来说,明年就是一个比亚迪目前超橡薯强的技术稳定平台,在比亚迪个品牌车型上都可以去搭载,正因为如此云辇技术也被分别分类出来了,几大平台分别是云辇-C、云辇-A、云辇-P以及云辇-X四套不同取向的车身控制系统。

云辇-C为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减振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可实现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并最终实现车辆舒适性与运动性的完美兼容。目前使用的品牌是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

云辇-A为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经云辇精准感知技术,云辇智算中心快速决策,输出精准控制策略,让整车具备极致的舒适性、支撑性与通过性,树立奢适新标杆,会大仔的品牌是比亚迪的全新腾势N7,而腾势D9目前还是搭载了云辇的 C平台。

此外,云辇-P为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集机械、液压、电控三项核心技术于一体,能够实现超高举升、四轮联动、露营调平等超强越野功能,塑造全球豪华越野新巅峰。公司表示,后续云辇-P将首搭仰望U8。

在现场还有一个彩蛋,就是在云辇的C A P平台都亮相之后我们的云辇x出现了。

云辇-X则是集合了C/A/P三套系统的技术精华。据了解,云辇-X能够利用双目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来识别前方路面起伏,预判式主动调整悬架系统状态,令汽车仿佛实现“看路”功能,能够更为主动、智能控制车身动态。

而本场发布会气氛的高潮就是在仰望平台下的U9他不仅出现了,而且还在现场开启了一段可实现了“0”侧倾、“0”俯仰、三轮行驶、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高阶功能。

在发布会的结束后,很多网友在网端留言说,其实比亚迪定位技术控男孩儿,他也是懂流量密码的,的确在现场非常大的欢呼声之下,云眼平台的首发首次亮相就变成了全网的一次极大的关注而这又梁袜者是在上海车展之前比亚迪对于全新技术的一次亮相,所以我们也可以相信在上海车展的舞台上,比亚迪也会倾尽全力的去展出此次的一些技术亮点,包括大家期盼已久的仰望平台家族的两款新车。

虽然到目前为止,仰望品牌的新车还没有正式给大家公布内饰,但是大家对于这两款车的期待值已经拉满了,如今的比亚迪一直在朝着高端品牌的序列前进。而越来越多资源自主的设计,也让比亚迪在自主品牌向上的阶段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信。

“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塑造全球豪华越野新巅峰、实现对人和车的双重保护、全球车身控制系统的最高水平。比亚迪再一次开创了业界先河,引领车身控制技术发展。”这些词语都是对云辇平台的无线褒奖和无线期待。

在3月的销量榜单中,比亚迪一如既往地“一骑绝尘”,月销20.6万辆,成为了唯一突破20万辆的整车企业,同比实现增长97.5%。2023年的第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已经超过55万辆,同比增长92.43%。

腾势品牌也创销量新高,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了10398辆。

这样的比亚迪我们是不是更有理由去相信他的技术平台会带给他旗下的品牌更多的销量的加持呢。

而在现场大家都在感受新平台新系统的震撼时,王传福又告诉大家,其实这一切都要来自于安全。

“安全是一款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所以不管是刀片电池还是超级混动,或者是易四方还是到现在的云辇平台,比亚迪所围绕的开发都是以安全为前提的重要技术布局,我想这一点,我们的确需要为比亚迪去鼓掌的,他正在带领整个行业向更规范、更严谨之路前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Businesscar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shbk5.com/dnsj/79153.html